夸父部落介绍:

介绍

启林创客小镇是中国西部众创园最大的综合服务平台,在2015年新春团拜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,应继续发扬“筚路蓝缕、以启山林”精神,实干兴邦,小镇起名“启林”代表 “敢于挑战、战胜困难”的创客精神。启林创客小镇以打造“创客生态圈”为特色,主要承担“苗圃社区”和“孵化社区”功能,是贵阳2015创客嘉年华主会场。 [更多>]

微信扫我获取官方信息

让您获取信息更快

贵阳高新区:建贵州省最早人才特区 聚高新“智”动力

更新时间:2022-10-20 10:23:58来源:贵阳国家高新区·政务·cn关注率:
       区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“智力引擎”、人才支撑。2012年,贵阳高新区率先在全省启动“人才特区”建设,力图从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、先试先行,着力优化人才发展“软”和“硬”两个环境,以提升人才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标尺,努力探索一条引才、育才、用才、留才的新路,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,集聚高新“智”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。

十年来,在高新“人才特区”的特别效应下,中国贵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区分园区在这里揭牌;《贵阳国家高新区人才小镇人才住房管理暂行办法》《贵阳国家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》等相继发布;率先沿数博大道建设人才小镇5个;建成贵阳国际人才城及人才公寓296套、人才住房327套,筹集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套;分类制定人才发展、创新创业等政策措施10余个;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......一张张强人才答卷不断书写,高新人才“智”动力得以激活,区域竞争力亦随之提升。

翻开高新“人才特区”的谋篇布局,“强招引、强培育、强使用、强服务”并驾齐驱,强强联手只为下好人才工作“先手棋”。

在强招引上,高新区瞄准“两主一特”产业和用人主体需求,实施产业引才,打造重点产业链人才池。同时,实施活动引才,组团参加人博会、数博会,引进高端人才;实施机构引才,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猎头、派遣、外包等个性化解决方案;实施合作引才,鼓励园区规上企业、高新企业与院校、院所合作,促进人才智力共享共用;实施招商引才,发挥“人才+项目”乘数效应;实施云端引才,在365高新云聘、微信人才超市等平台,以线上招聘、直播荐岗方式,精准引进创新创业人才;实施校园引才,打造“才聚高新”高校引才品牌,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地。

在强培育方面,高新区瞄准人才创新能力建设,实施政校企协同育才,探索知名高校异地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,共建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、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联培基地、贵安双创示范基地,协力雅光电子、航宇科技、石博士科技等重点企业与西北工业大学、电子科技大学、贵州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。同时,结合比亚迪刀片电池项目增产扩能需要,促成与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“校厂一体化”合作,定向培养输送技能人才。并借助BOSS商学院、大数据实训基地、大数据等资源,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线上线下专题讲座教学,助力人才能力提升。

在强使用方面,高新区实施科技计划,发挥一批院士专家、人才团队领衔作用,围绕共性、关键或前瞻性技术开展攻关,推动解决产业、项目发展难题。并鼓励重点企业以自建或共建形式打造研发机构及事业平台,把创新载体作为人才干事创业的“大舞台”“主阵地”,积极调动人才创新活力。

在强服务方面,高新区筹集建设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,构建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奖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。建成海嘉国际学校、贵阳华师附中,引进甲秀小学、华麟中学等教育资源,优化沙文园区通勤线路,完善人才生活配套。及时组建人才专员队伍,采取远程协办、上门帮办、特事特办等方式,协助人才解决各类难题。

经过不懈努力,如今的高新区,正成为贵阳市的人才强磁场,聚集起各类人才6.5万人,先进装备制造人才19419人,电子信息制造人才5133人,新能源汽车人才1976人,高层次人才4896人,建有省级人才基地12个,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,研发机构及平台248家(国家级33家),创新服务机构442家,孵化器(众创空间)60家(国家级4家),校企实践实习基地10个。

从原来高层次人才不足百人发展至今上千人,保有量居全市前列,人才结构日趋优化、人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,高新区人才“智”动力提速转型发展的效应也正不断彰显。